王欢,倪允琪. 2006. 2003年淮河汛期一次中尺度强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J]. 气象学报, 64(6):734-742, doi:10.11676/qxxb2006.070
2003年淮河汛期一次中尺度强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
DIAGNOSTIC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MESOSCALE TORRENTIAL RAIN SYSTEM IN THE HUAIHE VALLEY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IN 2003
投稿时间:2005-05-10  修订日期:2005-07-12
DOI:10.11676/qxxb2006.070
中文关键词:  梅雨锋低涡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WRF模式  高层中尺度辐散区.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2004CB418300)
作者单位
王欢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210093 
倪允琪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摘要点击次数: 3416
全文下载次数: 3263
中文摘要:
      2003年7月4-5日淮河流域发生了一次中尺度强暴雨过程,致使淮河洪水泛滥.这次暴雨过程由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以及因其发展而产生的低涡造成.通过对此次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新一代细网格WRF中尺度预报模式的数值模拟,研究了这次过程发生发展的机制.模拟结果较好地描述了本次暴雨及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移动性暴雨过程的前期由不断向东移动发展的MCS造成,后期降水则由低涡切变线产生的中尺度低涡引起.同时,副热带高压明显偏西偏北,并维持较长时间,造成雨带一直维持在淮河流域.高层辐合中心的加强使低空急流不断增强,低空急流的增强进而引起低层辐合的加强,而低层辐合的加强以及上升运动的潜热释放导致低涡的发生,低涡形成及形成后移动缓慢,造成了淮河流域的大暴雨.高层中尺度辐散区的抽吸对低层中尺度涡旋的发生发展起到了促进和加强的作用.低层的中尺度辐合场和高层的中尺度辐散场的发展与耦合对中尺度系统的发展有很好的预示作用.低层中尺度辐合区的减弱预示着系统的衰减,西南偏西的中层相对干冷空气侵入并在梅雨锋前缘下沉促进了系统的衰减.
英文摘要:
      
HTML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